公司名稱:老祖宗石磨坊
采訪地點:廣西蒙山縣 采訪對象:李成海 采訪人:袁老師
從東莞出發,5個小時中,轉乘一次動車,一次地鐵,一次高鐵,再坐近5個小時的縣城大巴,與2016年8月18日下午6點,終于趕到了廣西蒙山縣城,看到了我們“老祖宗石磨坊”的加盟商李成海先生開著剛剛新提的小車前來迎接我們。
李成海先生開著剛剛新提的小車前來迎接創業老師
整個縣城不大,李成海告訴我們,他已經在這里開了兩家“老祖宗石磨坊”早餐店,這兩家店的營業額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。
聊著聊著,車子進了一個酒店的停車場,李老板請我們來到了本縣城最高檔的酒樓吃飯。吃飯期間,經過與他的深度溝通,終于揭開了他為什么在山區縣城也可以獨霸一方,在人們看不起眼的內地市場也偷偷賺錢的秘訣。
如果您也厭倦了大都市的困惑和無耐,不妨也回到您老家的城市,經營一個“老祖宗石磨坊”,說不定您也可以跟李成海一樣,一年時間快速咸魚翻身,實現買車買房的夢想。以下是詳細采訪:
袁老師:李老板,您當時是怎樣的一個初衷選擇回家創業的?
李成海:我的小孩比較小,而且在老家。當時我在深圳上班,公司附近開了一家“老祖宗石磨坊”,我經常去吃他們家的油條,感覺特別香酥,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油條。當然,石磨豆漿也不錯,湯粉面也經常點來吃。
再加上我自己父母在老家也是做早餐這一行的,就想學這個油條和豆漿回來,跟包子搭配一起做。后來就去了你們總部學了,就這樣回來做的。
袁老師:回家創業是跟家庭幸福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的。了解到這個品牌的時候,是哪一樣東西觸動您選擇加盟了“老祖宗石磨坊”這個品牌的?
李成海:我覺得主要是產品吧!我們“老祖宗石磨坊”的油條真的很特別,還有石磨豆漿,手工包點,我感覺這三個都是我想要學的,也是比我老家的早餐要強許多的。
因為我們這個小縣城做出來的油條都是那種老配方的油條,趁熱撕開來聞時有一股濃濃的刺鼻味,豆漿絕大部分也是那種小機器打的,帶渣一起喝的豆漿。而吃到我們“老祖宗石磨坊”這個油條與豆漿,還有包子等,我感覺都是有巔覆性的,所以我就選擇了加盟,就跑去學習這個了。
袁老師:在您家鄉創辦的這兩個早餐店已經有多長時間了?
李成海:這家新店剛開始有一個月,那邊老店有一年了。
袁老師:具體的營業額大概有多少?
李成海:新店這邊了,由于只做了一個月時間,再加上目前店門口整條路都在修路,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意,現在的營業額是只有八百左右,但路修好后不會擋住我們時,我有信心做到每天1500元以上;老店那邊周一至周五平均是1500元的樣子,周末就好一點,差不多有2000多些。
袁老師:大概下來一個月能賺多少錢,有算過嗎?
李成海:現在新店修路還不穩定,只算老店的話,老店一個月一萬七八到二萬會有。
袁老師:冒昧的問一下,您開了這個早餐店做出了什么成績?是買車了還是有多少存款之類的?
李成海:存款這些就不方便透露了,但是車的話買了一部,前天去提了車嘛!當地,現在計劃著在縣城買房,如果做得好的話我今年就下手。
袁老師:去年您那家老店,一年下來大概能賺多少錢?
李成海:連自己的工錢在內凈利潤十七八萬應該是有的,必畢是第一年嘛,相信老店今年會更多些。
李成海的第一家"老祖宗石磨坊"早餐店
袁老師:今天,您在家鄉把這個項目已經做到這個成績了,一天也做到了1500元到2000元的營業額,我有一個問題請教您,如果今天,讓您再去一個一線城市,像廣州、深圳這些地方,如果再去重新做這個項目,您會愿意嗎?
李成海:不愿意。
袁老師:為什么?
李成海:因為的話,大城市競爭就比較激烈,房租與轉讓費都很嚇人,像我們剛開始創業,手頭的資金就不是很多,但在小縣城還是足夠的了。而選擇在我的家鄉小縣城里面做還是比較有把握的,因為我對自己家鄉人的口味、產品、同行等都很了解。在總部學習的基礎上,相對應的,我就可以加入家鄉的一些產品來服務客人。他們需求什么,我們就做什么,只要我們把產品做好,生意就自然來了。
袁老師:您覺得在家鄉創業和在一二線城市有什么差別了?
李成海:在自己家鄉創業,不僅可以創業,還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家庭。像我有小孩,至少,我可以經常陪伴著他,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。如果在外面,他就只能是留守兒童了。
袁老師:之前聽您說過您的創業歷程是挺艱辛的,能大概描述一下您當時創業的情景嗎?
李成海:是的。之前我打算投資這個項目的時候,一分錢存款都是沒有的,全部是去借過來的。當時要借那么多,本想得到家里人的一些支持,但我一講出來他們就反對了。他們覺得做早餐沒有什么前景,餓不死發不了財的,畢竟我父母之前做過嘛!然后要投那么多錢進去,如果說沒有收益,或者說失敗了,家里還有小孩,負擔也重,該怎么辦?
后來,我就不跟家里人拿錢,我自己去外面借,借了錢,最后加盟了總部,學習了這些技術。開業后,我記得這個油條預拌粉當時我還是沒有錢去進貨的,還是去外面借了1500塊錢。把這個預拌粉買了三包還是四包,具體我忘了。
然后就這樣一點點的做出來,之前是買三包,有一點營業額之后,又買了6包,后來就買20包,因為20包總部包了運費嘛。后來就慢慢的好起來了,現在家里人也挺支持我做這一行業的,感覺我做早餐比他們當年要厲害。
袁老師:您對創業的未來有什么樣的憧憬?多開幾家加盟店嗎?
李成海:具體開多少家,看情況吧!必竟這里是個很小的縣城。 要會先把這兩家經營得更好些,用我們年輕人的思想來服務80后、90后、00后這些年輕人,把產品和服務做得更好些。
袁老師:您媽媽之前做包子鋪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式,您現在的早餐又是什么樣的模式?
李成海:以前像那種老店,就不會太注意衛生啦,也不會關注一些小細節啦。比如說出鍋的包子碰到蒸籠邊有一點點黑色的,有一點點臟的啦,沒關系,擦一擦就行了,客人看見的話,他也可能不會說什么,因為他們那一代人都是挺辛苦過來的,你這樣丟掉,就是浪費。像我們這一代人,就覺得不同了,你這樣搞得話,人家就覺得不,就不敢買你家的了。
袁老師:你現在是怎么抓衛生的?
李成海:要求我的員工做事,首先指甲要剪完,不能留;餐臺這些也要多擦幾次;反正必須注意到每一個細節,哪個地方臟了,都要搞一下。還有,你的產品不好了,我寧愿就不賣了,也不能把不好的產品賣給人家。
袁老師:您做成功后,有沒有你的一些親戚朋友,跟著你來做這個項目了?
李成海:有的。像我們村,連我在內現在一共有五家在這個縣城,他們看著我做了,看見我一年前從借錢開始到現在就買車了,不管是親戚或者是朋友他們都會爭著要去做的。
袁老師:他們的生意做的怎么樣了?
李成海:聽他們的家里人說,營業額都還可以,具體多少,我也沒有問。
袁老師:您作為他們的領路人,在經營過程中有沒有給到他們一些幫助?
李成海:如果他們遇到什么問題了,打電話給我,我把我知道的基本上都會跟他們說,比如我也遇到過這個問題,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我也把這個方法告訴他們。
袁老師:你的夢想是怎么樣的?
李成海:我的夢想就是把每天做的產品賣完就行了!今天做的這點產品賣完,明天我又加多一點,再賣完,后天又加多一點,又賣完,我就心滿意足了!
袁老師:對創業者,您想說些什么激勵一下大家呢?
李成海:用心做,總會有成果的!之前,我在廣東也是一直打工,感覺的話,打工也很辛苦,那還不如我自己來創業,雖然辛苦但有價值。如果說我創業成功了,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個平臺,甚至可以做的更大,如果你是打工的話,只能是等老板給你加工資,離開了,自己便什么都不是,都要很頭再來。
袁老師:今天,您感覺跟以前打工時最大的區別在哪里?
李成海:我在家里面創業,能和家里面的人住在一起,吃在一起,收入的話,也比打工強許多,而且比打工強有出息,接觸的人也更多,為人處事,做生意的本事也更強,畢竟平臺是自己的嘛。
袁老師:親戚朋友對您現在的印象與之前相比,有區別嗎?
李成海:有的,區別大著呢。之前沒做出成績來,我開店時家里人都不認同,不支持?,F在就連說話的份量都不一樣了啊。其實,社會就是這么現實,誰都一樣,只要能做出一點點成績出來,親朋好友都會認同你,支持你,你說的話都會比較讓人信服。如果你沒有任何成績又只會空談的話,人家就是不當面說出來,心里面也是不會認可你的。
袁老師:社會地位的話,您感覺跟以前打工有什么區別?
李成海:打工的話,就是三點一線?,F在自己創業,接觸的人就比較多,老板啦,顧客啦,供應商啦這些人,跟以前確實有許多不同,畢竟,人家都叫我老板啦,以前是不會這樣子叫的啦。
袁老師:好的,李老板,我也叫您一聲老板了。這樣,感謝您的熱情招待與接受我們的采訪,同時祝您這個老板越當越大,開的店越來越多,服務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廣。
采訪感悟
1、與其在大城市里跟高房價,高租金,高成本跟別人競爭,何不換個觀念,回老家創業,把在大城市看好的項目,經營的理驗,操作的方法帶回老家?當你把這些極具競爭力的元素帶回老家創業的時候,你會發現,跟同行相比,你具有壓倒性的優勢。
2、在老家,用上一到二年的時間,開上三五家“老祖宗石磨坊”早餐店,壟斷一個縣城,實現草根與屌絲的華麗轉身,兩年后買車買房,還可以照顧好父母和妻兒,一家人其樂融融,何樂而不為呢?